主题为“透析中国,蓄势待发”的新加坡管理大学首届中国论坛11月13日在新加坡举行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致欢迎词。以下是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致辞全文:
尊敬的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先生 尊敬的新加坡管理大学董事会主席何光平先生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共和国大使段洁龙阁下 尊敬的主讲人林毅夫先生和各位演讲者 各位演讲者和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热烈欢迎各位参加新加坡管理大学(以下简称“新大”)首届中国论坛。
众所周知,作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强国,中国的崛起会对未来世界产生广泛和长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性。中国正在经历着高速的变革。 中国新的领导人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包括快速的城镇化、维持社会稳定、加强社会安全、缩小贫富差距、人口老龄化、调整经济结构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新大中国论坛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趋势,新大中国论坛会给商业领袖、企业家、政策决策者和研究人员一个更综合、完整的解读。如同论坛主题"透析中国,蓄势待发"所示,此论坛旨在让与会者在一起分享、讨论和辩论与中国现今发展相关的想法和问题。
有了这些目标,我们今天将有一批学者和思想引领者,从多方面与我们分享他们对于中国的宝贵见解。他们是世界银行前高级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复旦大学教授彭希哲;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毕马威会计事务所企业社会责任总监及毕马威慈善基金首席执行官徐丹女士;凯德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林明彦先生。
他们讨论的话题包括造成中国飞速增长、潜在挑战的因素和人口发展趋势,家庭收入和消费带来的机遇,中国社会投资和人口老龄化。
新大中国事务 新大中国事务是2012年第二季度成立的,中国论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大是一所涵盖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型大学。中国事务旨在提高其在中国的知名度。我们希望培养了解中国,有双语文化背景的毕业生,让他们能够在中国的贸易和金融环境中有效发挥他们的学识,为新中两国在经贸、政府和城市社会方面的合作做出贡献。我们会提供更多交换学习和实习的机会,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事务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积极促进和加强在学术研究和研究生教育方面与中国相关大学现有的以及新的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在创造、分享知识和领导思想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将对新中两国均有裨益。
新大中国战略 新大的长期中国战略包括四个优先考虑重点: 首先,我之前已经提到,我们想要提高新大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声誉。这是我们建立新大国际品牌和形象的整体策略的一部分。我们和欧洲以及美国有很强的合作关系,现在开始进军中国、印度和东盟。实际上,新大开始和中国合作,可以追溯到2007年,我们的李光前商学院和厦门大学合作,开办应用金融中国项目的硕士。通过提高在中国的知名度,新大希望继续吸引高水准的中国教职员和研究生,在新大这个整体的环境中从事教学、研究和学习。这将使我们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产生影响全球的前沿研究和培养出有广泛基础、具有创造性的企业领袖,为完成新大的使命贡献力量。
第二,我们致力于提高新大录取的来自中国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高层行政管理课程学生的素质。
第三,我们希望拓展新大和中国其它顶尖大学的教师之间的研究合作和博士生联合培养。这是使新大成为亚洲知识枢纽的一个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我们的发展重点是推进严肃的、高强度的、跨学科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是亚洲的课题,但却具有全球影响力。因此,新大将持续不断的寻求与具有同样目标的合作机构,包括中国的合作机构,加深知识的创造与变革。我相信从些研究中产生的对中国的独特见解,将使我们的学生,学者,政府官员和商业人士受益。
第四,我们希望推进新大学生去中国的学生交换项目和实习机会。在新大,我们推崇多元文化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全球视野。我们相信这将帮助我们的学生拓宽他们的世界观,发展他们跨文化的知识和能力,这些能力在现今的世界和时代非常关键。正如你们其中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我们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都具有国际经验。在2011年至2012年间,我们77%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换项目。这一比例在今年的这届毕业生中提高到84%。同时,我们也今年迎来了最大数目的国际交换学生——来自全世界43个国家的168所大学的834名学生。中国拥有众多的顶尖大学和享誉世界的企业,这对加强我们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扩展他们对中国的理解,具有宝贵的价值。
新大当前合作 迄今为止,与新大合作的中国领先的机构跨越了研究,本科课程,研究生课程,以及培训和发展。
(1)研究方面 新大的六个学院已经在中国发表了研究论文,并且与中国的大学合作,并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有企业合作伙伴。为了让大家了解到新大做的各种研究工作,我举几个例子。我们会计学院注重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而我们的李光前商学院定位于企业慈善事业和金融的研究。我们的法学院主要研究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中国的商法,而经济学院则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创新,卫生和劳工问题。此外,信息系统学院在做关于社会媒体和大数据迁移的研究,社会科学学院则正在开展关于社会发展和中国国际关系的研究。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社会科学院正在和复旦大学的国家创新研究所一起开展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研究,我们合建了一个发展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将开展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研究,包括农村改革、土地政策、城市化、人口迁徙和老龄化问题。这次新加坡管理大学首次和中国大学合建研究中心。 新加坡教育部向社会科学学院提供了40万美元的资金,开展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以便系统地研究最近几年横扫中国农村的一系列社会变化。
该项调研将关注3个领域的政策:土地管理、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福利。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信息系统学院已经和中国平安银行和保险集团共同建立了一个研发实验室,用于推行对“大数据”的研究、应用和技术迁移。这是新加坡管理大学第一次和中国的关键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信息系统学院将利用他们在分析学、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面专业性为平安集团提供了一揽子的商业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在大范围社会媒体数据基础上对用户行为的分析,以及建立一个定制的信息提取和过滤系统以便更好和及时地进行社会信息的跟踪。
我们的李光前商学院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创新的背景、中国创新的容量、知识产权和专利政策方面的论文。我们也有关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研究和项目。
(2) 本科学生项目 在本科教学中,我们希望为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与中国最好的精英建立联系的机会,并且让他们成为为中国而准备好的人。为此,新加坡管理大学与中国的顶尖学府建立了新的学生交换备忘录,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
此外,新加坡管理大学还和中国各个城市的主要企业建立了联系,这样,当我们的学生作为交换生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可以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实习机会。我们希望能提供更吸引人和更加丰富的交换生项目,既然有了实习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鼓励学生们选择中国的大学作为他们的交换目的地。作为初级阶段,我们是在跟那些在中国的新加坡公司以及跨国公司合作,今后会逐渐把这种合作扩展到中国公司。
(3) 研究生项目 今年6月,我们的信息系统学院各年北京大学的软件和微电子学院签订了一项双硕士协议,我们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拿到北京大学的硕士学位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MITB硕士学位。该项目于今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新加坡管理大学也同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合作设立了金融经济学的硕士学位。
上个月,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会长郝平和我们讨论了博士项目。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新加坡管理大学已经被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列入了其合作伙伴名单。我们大学可以为来自中国的高素质博士生候选人提供联合协同管理的博士项目,并在新加坡管理大学获得相关学位。
(4) 培训与发展 新大的职业研究研究中心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利用双方的优势,组织针对中国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网络培训课程。 与此同时,我们的职业研究中心还与四川行政学院建立了培训和研究合作伙伴关系。
就在上周,新大的家族企业研究所与浙江家族企业中心签署了一项协议,旨在帮助中国家庭规划家族继承。 目前,我们正在与数所对培训方案有兴趣的中国大学讨论商品贸易、航运业务以及由新大金融培训学院和国际贸易研究所提供的贸易融资等。
新大社区服务 在新大,我们的学生都被鼓励参与实习、社区服务项目和国际交换项目。这是为了拓宽他们的见解和提供给他们综合型的本科教育,使他们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是时代,成为知识面宽,有创造力和企业精神的领袖。 在过去的五六年中,新大学生在中国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包括与贫困学生分享基本的商业、创新和财会知识和技能。新大的学生在众多的中国乡村小学,帮助那里的学生树立自信,欣赏艺术,带他们参与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自2011年,新大开始从学生去中国新疆的喀什参与文化交换项目。我们的学生在那里建立了3个文化中心,帮助当地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并且帮助喀什的实习教师提高英文会话。今年8月,在新加坡李显龙总理访问中国行程中,新大和喀什师范学院达成协议,通过举办英语文化周来推进国际交流,培养喀什师范学院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
结论 正如我刚才与各位分享的,新大致力于拓宽与加深同中国的联系、推进多领域合作,这将是我们研究与教学的新优势。我们相信,这无论对于新加坡还是中国,都有助于知识的创新与人才的发展。
今天的论坛是个开始,在未来我们希望举办更多的这样的论坛。我们计划将中国论坛办成一年一度的,汇聚思想的,在新中两国轮流举办的,探讨中国相关话题的论坛。我们希望通过中国论坛与我们的学术与商业伙伴一起推进研究合作,交换项目,实习和发展计划。新大将发展连结中国和亚洲的专业和知识,使我们成为更多大学、机构和商业界的选择。
我谨代表新大感谢我们的贵宾尚达曼副总理,林毅夫教授和各位演讲嘉宾,感谢他们抽取宝贵时间参加今早的中国论坛,为新大的努力提供强大的支持。 现在,我荣幸的有请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为我们分享他对于中国的见解和观察。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尚达曼副总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