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频道 > 正文
 
回望二战中的亚洲:五万新加坡华侨上了日军屠杀名单
2015年08月25日 10:40:06  来源: 广州日报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被悬赏100万通缉

  广州日报记者:1942年新加坡沦陷以后,陈嘉庚避居印尼,家人是否受到牵连?

  陈元济:日本入侵新加坡后三四天,父亲坐船秘密离开新加坡,一去就整整三年多断了音讯。其他家人妇孺分几批避走他方,一批经仰光、昆明去重庆,一批由我哥带领,坐船到了印度孟买,住了三年多,直到日本投降才纷纷返回新加坡。男丁大多都走不了,一年多后,我和弟弟改名换姓,坐火车逃到槟城投靠姐姐,在日本东京银行上班做会计,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可能也是最安全的。三年多的日占期间,陈家一大家族的人全被拆散了。陈嘉庚当时是头号通缉犯,头上还有100万的悬赏金,家人也受牵连,但很多人都在暗中帮助我们。

  怡和轩得以保留原貌。

  他做的事令子孙深感光荣

  广州日报记者:陈嘉庚将一生所得都捐给国家,倾尽巨额资产捐资兴学,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财产,是否能够理解他?

  陈元济:有这样一位父亲,我感到非常欣慰。父亲做生意赚的钱大多都寄往福建集美学校,没有给自家留下储备金。我们这些孩子在自家工厂里做事,每月所得只是一份工资。他在国内去世前,把最后3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五十万元作为北京华侨博物馆建设费用,五十万元用作集美学校福利基金,二百多万元用于办学。(此前,陈嘉庚还曾交代,子孙如果归来,每月生活费25元,如有支领工资,则要扣除。)

  陈君宝: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数据显示,他个人捐了一亿美元的资产。我们这一辈的亲人在一起也谈及这个问题,我们达成共识:钱是他赚的,他要怎么花是他的事,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要是给我们,那是我们捡了便宜;他实际上没有给我们,但他用这些钱所做的事,使我们这些后辈深感光荣。最近,新加坡一个地铁站刚刚以陈嘉庚命名。

  广州日报记者:你最敬佩陈嘉庚哪一点?

  陈君宝:对我来说,他不只是爷爷,他也是我崇敬的人。现在要找到一个跟他一样的人,很难。他在晚年选择回国定居,是因为他觉得回国更有价值。我们现在对祖父的纪念就是,每隔几年,都会组织一次亲友团回中国,去家乡看看。我们现在的家族很庞大,总共有300余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都有,反而做生意的不多,但是回乡的时候大家就会聚在一起。

    原标题:1942年2月,当英军举起了白旗,日军的坦克驶入新加坡,恶名昭彰的“大检证”开始了——五万华侨上了日军屠杀名单

   上一页 1 2 3 4 5 6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编辑: 余南 ) 【字号 打印关闭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67128163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