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2016年物理学诺奖得主戴维·索利斯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日前揭晓,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三位科学家因其在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奖。其中,戴维·索利斯独享一半奖金。
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奖对戴维·索利斯来说显得迟了些,因为他得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
戴维·索利斯曾在1965年至1978年间担任伯明翰大学数学物理学教授,是汉斯·贝特和鲁道夫·佩尔斯的学生。他最重要的工作,包括获得诺奖的相关研究,都是在伯明翰大学时期做的。索利斯是一位谦虚好学的绅士,他是我的老师,也是好友。在当年和他的交往以及后来的联系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戴维·索利斯虽然是一名物理学家,但非常重视数学,有很扎实的数学基础。这对他后来的物理研究非常有用。
因为拓扑学原本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连续变形下不变的性质,但后来逐渐渗透到整个量子物理学领域,成为研究分析物质世界连续性和连通性的重要数学方法。我认为,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戴维·索利斯是不可能取得这般成就的。
其次,他在研究上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戴维·索利斯很重视实验结果。他认为,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验。因此,他心里始终记挂着实验物理。
第四,戴维·索利斯好学,对新事物永远充满兴趣。与他专业无关的研讨会,他也总是去听,去了解其他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当然,他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懂。有时候,他老实地对我说:“听不懂。”听不懂,这三个字给我很大启发,很多事物都是从“不懂”到“懂”的。
第五,我在伯明翰大学期间就发觉,索利斯是异常勤奋的人,工作到最后的人总是他。他是一位典型的谦谦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上课的口才不怎样,但乐于私下聊天。所以,“下午茶”时间就是我们交流的最好时段,我在“下午茶”时段的交流中,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杨振宁教授是索利斯的偶像之一。2007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我们在新加坡举办庆祝杨振宁八十五岁生日学术会议的时候,戴维·索利斯特地前来参加,并做了题为“拓扑量子数和物质相变”的学术报告,深受欢迎。此外,他还亲自撰写并参与编辑了两本由新加坡出版的高水准著作:《40 Years of 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 Theory》(贝雷津斯基理论40年)、《Topological Quantum Numbers in Nonrelativistic Physics》(非相对论物理中的拓扑量子数)。这两本书花了他很多心血,也成为了科学专著的重要作品。索利斯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更加提升了这两本著作的权威性。
我以为,戴维·索利斯做学问、 搞科研的一些独特作风,值得我们的青少年细心体会,努力学习。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潘国驹。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