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中国共享单车进军海外 能否“骑”向世界?-新华网

中国共享单车进军海外 能否“骑”向世界?

2017年06月22日 10:17:18 来源: 新华网

  扫一扫,骑上走。如今,以小黄车ofo、摩拜Mobike、小蓝车bluegog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中国国内许多城市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30多家,每款都有自己的标志颜色,掐指一算,估计能凑出一个彩虹色。共享单车不仅在国内风生水起,还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从美国到新加坡,中国共享单车正在成为“中国智造”新代言人。

  在中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共享单车,面对政策、文化各不相同的海外市场,能否在大洋彼岸也迅速“火”起来? 国外对“骑行者”的安全保障和城市交通管理,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中国共享单车潮流汹涌海外市场

  今年2月10日,中国共享单车ofo率先进军新加坡市场。3月21日,摩拜单车也宣布进入。这两家企业与新加坡初创共享单车公司oBike争夺市场份额,“三足鼎立”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美国市场已成为了中国共享单车公司的必争之地。小蓝单车目前正在美国加州旧金山试水,投放了200辆标志性的自行车。而ofo已正式进入美国,在美国波士顿哈佛校园、加州硅谷地区和纽约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最近,中国共享单车摩拜选择曼彻斯特作为其英国市场第一个试水城市,这也是摩拜在全球登陆的第100座城市。2个月前,另一家中国共享单车ofo也在剑桥试投放50辆共享单车。虽然数量很有限,但不少当地年轻人已成为它们的忠实粉丝。

  在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的共享单车也正在积极推进投放业务。日媒报道称,摩拜单车今年7月将进入日本市场,年内计划扩展到约10个日本主要城市。“小蓝车”也向澳大利亚悉尼政府提交了商业案例。中国的共享单车潮流正在涌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

  “中国式创新”开始被模仿

  以摩拜、ofo所代表的共享单车服务发轫于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式创新”。

  这种“中国式创新”被外媒点赞,《纽约时报》曾撰文指出,“中国抄袭美国的时代过去了,在移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抄袭中国”。美联社称,正是中国初创公司把活力带到了美国,美国多个城市正在享受这样的“美遇”。

  随着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日益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部分领域甚至与美国试比高。以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中国式创新”已然风动。

  这是6月11日在新加坡街头拍摄的oBike、摩拜、ofo三家无桩共享单车(从左到右)。新华社记者李晓渝摄

  共享单车进军海外 如何骑出秩序与安全?

  中国的共享单车在海外发展时,需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而多个国家对共享单车打出的第一张规定牌就是安全。

  在美国,一些地方法律规定,骑车人需佩戴头盔等护具,且自行车需配备有照明灯。类似的规定也出现在澳大利亚,根据该国相关规定,骑自行车必须戴头盔,所以自行车的前框里应备免费头盔,手机软件也会提醒行车者佩戴。

  除了对骑车人安全的硬性保障外,共享单车对交通秩序造成的压力也成为一大考验。

  在日本,由于城市街道整治规范严格及已有公共交通系统较完善等原因,共享单车业务发展缓慢,中国的共享单车业务在当地能否顺利推进成为未知数。在新加坡,尽管不少民众对共享单车的便捷和环保持支持态度,但频频出现的乱停车现象,也令共享单车在今年5月吃到了当地陆交局的罚单。共享单车在海外遭遇的部分水土不服,也提醒了希望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出行的各国政府刹一刹车,思考一下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出秩序与安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倡导自行车出行的很多欧洲国家,保障自行车出行的便利与安全,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借鉴。近几年来,北欧的瑞典、丹麦和挪威纷纷建成自行车高速公路。丹麦的“高速路”沿途设有充气站、停靠站等,方便骑车族使用。在瑞典,自行车高速路以橙色标记划出,严格与人行道及机动车道分开,并设有专门的交通信号灯、指示牌和停靠站等设施。这些连接市中心与郊区的“高速路”不仅保证了骑车人的安全,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进一步减少了城市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

  保障安全出行的同时,中国各地政府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可以学习国外一些国家,如荷兰、挪威、德国等自行车大国的做法,加强警察巡逻,随时制止各种违规现象。让共享单车成为城市新的环保健康名片。(编辑: 田颖 李小雨 来源:新华网、环球时报、人民网、广州日报等)

01002003040000000000000001115472129637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