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中合作将更广泛深入
新加坡教育部长(学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长黄志明(图片由新加坡外交部提供)
新华网新加坡8月1日电 新加坡教育部长(学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长黄志明于31日启程赴华,这是他2017年第二次访问中国。在此期间,黄志明就中新两国在交通和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网专访。以下为专访全文:
新华网: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您认为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黄志明: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重点合作领域,它代表了中国为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促进区域繁荣所做出的努力。它有助于满足亚洲地区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从现在起到2030年,仅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该领域就预计需要26万亿美元的投资。因此,自启动以来,新加坡始终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很多中国企业都把新加坡当作拓展区域市场的跳板。我坚信,新加坡和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将更加广泛深入。
今年六月,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会谈,两国外长同意双方共同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建立三大平台,即加强实体和数字领域互联互通、金融服务领域合作以及人才发展领域第三方合作。我相信,两国外长的会谈将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扩展和落实,利于调动履行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本,同时也便于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转让。
“一带一路”倡议也有潜力补充和支持现有的多边和区域项目,包括在东盟框架下的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反映了东盟和中国之间利益的趋同共存。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点来探索可能的协同发展,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能够与东盟的发展计划实现互补,从而让我们的合作效果达到最佳。
作为东盟-中国对话关系协调国,新加坡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地与东盟成员国和中国进行商谈,讨论如何能够让“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未来发展的计划中发挥作用。我们期待能够与中国以及东盟的伙伴紧密合作,把这项伙伴关系推向新的高度。2018年尤为重要,因为新加坡明年即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此外,2018年还是东盟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
新华网:本次已经是您2017年第二次来华,您对此行有何期待?主要的议题和安排有哪些?
黄志明: 新加坡和中国关系良好,两国进一步扩大交通合作的前景十分光明。在北京,我与中国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的负责人会面。我们交换了意见,讨论各种交通问题和双方共同关心的事态发展问题。我还将访问青岛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四方工厂。
我们在国内地铁项目上一直与中国中车保持密切合作,包括制造并测试我们汤森东海岸线(TEL)的新列车,以及我们南北线和东西线的新列车。中国中车的四方工厂有一条专为TEL列车设计的测试轨道,用于配合各种铁路系统(如信号和通信系统)进行场外综合测试(OSIT),之后才会在新加坡进行系统测试。我期待在青岛看到这些项目的进展。
新华网:如何评价近年来中新双方在您分管的教育、交通方面的合作?在未来的发展阶段,新方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以上合作?
黄志明:新中双方在交通领域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航空、海上及陆上交通三个方面。
在航空方面,自2005年扩大双边航空服务以来,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航空服务合作有了大幅增长。现在新加坡与中国的32座城市之间都有直飞航线。2016年,两国间的航空客流量达560多万人次。这为两国间贸易、投资和旅游合作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使旅客们在交通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两国的航空公司和航空枢纽的发展。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双方在开拓航线、增进互联互通和提升航空枢纽建设方面仍有合作空间。我们应当利用北京、上海、广州和新加坡航空枢纽的发展来提升地区和全球的互联互通。此外,通过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将有望成为连接中亚、中国西部和东南亚之间的航空枢纽。
新加坡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和合作来促进地区和全球的互联互通。去年4月,我们在新加坡-中国航空服务协议讨论会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讨论。我希望今年的新一轮对话能在去年对话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们在航空领域的合作。新加坡也将继续发挥它在东盟中的作用,与中国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航空服务合作。
在海上交通方面,新加坡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交通枢纽。今天,我们是全球交通网络的一个关键节点,东南亚的货物通过这里被运往亚洲其他地方以及全世界。新加坡企业参与不少在华的交通项目。例如,新加坡港务集团参与投资了中国的一些主要港口以及内陆铁路集装箱物流网。我们认为一体化的海陆运输业务将成为双方今后又一关键合作领域。我们期待在“一带一路”项目中与中国企业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
陆上交通方面,我们目前有几个项目正与中国企业合作。仅在过去5年中,中国企业就赢得了新加坡地铁的很多投标项目,总价值约43亿美元。他们对新加坡当地的操作环境也比较熟悉。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和他们的合作伙伴今后能继续参与我们的投标项目。
对于中国对吉隆坡-新加坡高铁项目所表示出的兴趣,我们表示欢迎。我们注意到了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的发展和经验。很多新加坡领导,包括李显龙总理,都乘坐过中国高铁,并认为它舒适、准时、可靠。我本人也在此访期间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青岛。
我们感谢中国财团近期在于新加坡举办的行业说明会上的反馈。今年晚些时候会进行招标,鉴于中国在高铁方面的丰富经验,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参与投标,并相信他们会投入高质量的竞标。除了交通领域,新加坡在其他很多领域也与中国有着很好的合作。在教育领域,两国在各个层面都有着广泛的合作,包括高级官员互访、师生交流等。
2015年11月,两国的教育部签署了最新的备忘录,进一步完善了两个专业发展合作项目。新加坡也一直支持每年在中国贵阳举办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去年,我亲自参加了交流周的开幕活动,并与中国同行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教育合作在增进两国年轻人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又能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双边关系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发掘新的合作机会来进一步加强新加坡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我们将与中国方面一道,进一步推动学生流动和文化交流。此外,我们还将继续创新两国教育部组织的两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之间的旗舰项目,包括新中大学生交流项目。这将有助于保持项目的活力,促进两国青少年的交流。
新华网:您认为新加坡在交通物流方面,有什么优势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可以供中国借鉴?中国有哪些优势领域可以供新加坡学习?
黄志明:新中两国已建立了良好的互惠关系。我们在诸多领域开展了合作并分享了经验。像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等双边合作项目都是很好的例证。同时我也注意到,两国国情截然不同。尽管我们面临一些相同的挑战,但规模却有所不同。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中国很多大城市都面临这个问题。1993年,新加坡成为世界首先推出电子道路收费(ERP)系统的城市之一,实现了拥堵路段自动收费。ERP系统的实施有助于维持新加坡关键路段的交通畅通。我们预计在2020年推出新一代ERP系统。除道路收费外,新系统还将提供一些新的服务。新系统将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以提供新加坡所有路段交通状况的综合全面数据。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更加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我们可以根据实时路况同步调整交通灯系统;还可以根据车主所在的地点,将实时交通信息推送到车载ERP系统,并为车主推荐替代路线以躲避拥堵,从而改善路况。
劳动人口老龄化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因此,自动化对我们至关重要。新加坡正在大力投资无人驾驶车。我们相信无人驾驶“豆荚车”或摆渡车有助于加强交通设施“第一及最后一英里路程”的衔接性,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前往附近的地铁站。这为老人以及其他不便乘坐公共交通的民众带来极大便利。2015年以来,新加坡一直在进行无人驾驶车测试。未来五年内,我们计划在部分城镇区部署无人驾驶摆渡车和巴士提供接驳服务、部署无人驾驶卡车运输货物、并部署无人驾驶车辆清洁道路。据我了解,中国的一些公司也在大力投资无人驾驶技术。
在物流领域,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首屈一指的物流和转运中心。这得益于我们的航空海运枢纽、亲商贸易政策以及与行业伙伴密切合作发展创新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人才的努力。然而,在提升物流业生产力方面,尤其是国内供应链和物流实践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我们正在与行业协会紧密合作,为该行业的公司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以提升其业务技术和自动化,并为其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据我所知,中国也正在努力改善这些方面的工作。我鼓励双方互相交流经验、吸取教训。中国已经在短时间内成功实践了很多大型的现代化基础设施项目。例如,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目前,在我们与马来西亚合作建设高铁之际,我们可以向中国学习。同时,我们欢迎中国企业到新加坡进行研发和试验。
新华网:如何看待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两国教育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化方面,新加坡有什么深化教育合作、扩大人才和技术交流的计划?
黄志明:新加坡一直在大力投资教育,旨在将人力资本发展为技术精湛的劳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成功。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教育事关个人发展,是帮助一个人发挥自身潜能、实现美好愿望的一段旅程。我们支持大家发掘并追随自己的热忱与才华。
因此,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平衡与全面的教育,重点培养价值观和生活技能,从而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强项和才能,我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和课程。例如,我们推行的应用学习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步伐学习,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能,并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及最重要的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未来的转变将来的更快,对现状造成更大变革,因此新加坡人一定要保持坚韧、不断提升自己、掌握新技能、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与时俱进。
我们也为此而致力于在新加坡推广终身学习文化,并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技能创前程计划”(SkillsFuture),与企业主、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工会紧密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该计划为处于不同起点的新加坡人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我们两国教育部每年都会组织“新中大学生交流项目”和“新中中学生交流”旗舰项目。经过十多年的运作,我们将继续创新,帮助我们的年轻一代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与时俱进。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新加坡大学生和中学生近年来频繁访问中国,包括中国西部地区,并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城市结交了很多朋友。
新的合作方面,两国教育部计划根据更新版“谅解备忘录”推出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附加项目,希望明年可以付诸实践。
最近在贵阳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期间,两国教育部在新加坡-中国基金会(SCF)签署了更新版“谅解备忘录”。SCF为新中两国官员在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的硕士课程和短期高级行政管理课程提供奖学金。活动期间,东盟和中国还签署了“东盟-中国教育合作行动纲要(2017 - 2020年)”,以期进一步推动双方学生流动、文化交流并加强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我们很高兴与东盟邻国一起同中国开展合作。(黄菲 毛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