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关注“一带一路”和“中国方案” 推动新中互学互鉴
新华网新加坡11月3日电(黄菲)近日,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举行庆祝学院发展25周年暨连瀛洲纪念奖学金设立10周年活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暨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接受了新华网专访。以下是专访摘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暨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刘宏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发 王应耀摄
新华网:学院成立的背景是什么?您如何评价这25年的发展?有哪些里程碑事件?
刘宏:南洋理工大学在1992年为中国政府官员提供了第一个关于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培训课程,此后分别在1998年和2005年开设了管理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硕士的学位课程。很多政府官员在这里接受过培训,被称为“市长班”。这个课程一直是学院的品牌。
新华网:今年7月,连瀛洲纪念奖学金荣获“通商中国企业奖”,奖学金和“市长班”为新中关系友好发展、新中文化交流互鉴做了哪些工作?
刘宏:连瀛洲纪念奖学金是新加坡和中国之间高级政府官员互访和交流的计划,于2007年设立。新加坡连氏基金和新加坡政府按照一对一的比例共同出资2000万新币,用于支持中国和新加坡两国50岁以下、政府和国企中级别相当于司局级以上的政府官员或企业高管,去对方国家深度调查和分析感兴趣的相关课题,如新加坡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国电子支付等,达到互学互鉴的目的。
迄今为止,我们有101名连氏学者,许多在中国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我们的项目,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理解和合作,使得新加坡有更多“中国通”、中国有更多“新加坡通”。
新华网:您如何看待中国新形势下治理的范式变迁?
刘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已经成为一面重要旗帜。未来,中国会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此问题的研究是我们学院努力推动的重点。学院一直在关注“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互学互鉴、“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等议题。我们比较容易获知新加坡或者东南亚地区的反响,角度更多元,观察更细致。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国内学者和机构有一定参考价值。
新华网: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学院将如何紧抓“一带一路”的契机,进一步架设桥梁促进中新交流互动?
刘宏: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前不久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与发展中心”,以“一带一路”相关课题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新加坡为出发点,从海外视角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区域及全球的影响,并探讨新加坡如何与中国对接、在第三国家展开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政策落地的机遇和挑战等。
新华网:您刚才提到学院和项目有很多杰出校友,学院有什么措施进一步扩大校友资源、增加互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刘宏:我们学院有1.7万多名校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中国。他们来学习或培训之前,已经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完成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后,进一步推动新中友好合作。我们的校友会是在欧美同学会的大框架下展开活动的,因此,能够成为联系中国与海外的重要桥梁。